您的位置: 首页 >详细内容

泸州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四普”新发现!泸州凤凰山宋墓群再现宋代巴蜀生活图景

来源:江阳区四普办 发布时间:2025-03-12 18:00 浏览次数: 【字体:

89c8eb96dfcb4b2998b76a69b42097f5.png

2025年1月15日,江阳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普查队在南城街道踏查“四普”新发现——凤凰山宋墓。

凤凰山宋墓为三座石室墓,由青石砌筑,墓室坐西南向东北。墓室1内发现大量精美石刻,券顶发现“宋辛丑淳熙八年中〔仲〕春日建”的纪年题刻,“淳熙八年”即公元1181年。“淳熙”为南宋孝宗所使用年号,前后共沿用16年。淳熙八年的纪年石刻在川南地区属首次发现,这种具有明确纪年的题刻对于研究南宋时期泸州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枋木上有“道达重玄 气冠神霄 至极难言 妙亦难超”题刻,经考证为道教经文,该经文源自六朝

563407fbeb9c4f0584b752c7f45e965b.png


道教古灵宝经《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这在国内宋墓考古中是首次发现,具有重要的考古、历史、宗教学研究价值。侧龛发现持执壶男侍石刻,执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酒器之一,泸州地区宋代持执壶侍者石刻的出土,对于研究宋代酒器形制及酒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将执壶雕刻于墓葬中,反映了“事死如事生”的观念,证明宋代酒文化繁荣,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石刻的出土位置恰好位于泸州老窖国窖酿酒基地附近,足以证明宋代泸州酒文化就已非常繁荣,这也是对《宋史》中描述泸州酒文化繁荣的实证。墓室2枋木上有“(唵)齿临、(唵)部临”题刻,经考证为佛教密教咒语,可能是源自唐代密教经典《佛顶心观世音菩萨大陀罗尼经》的佛顶心咒语。这在南方地区宋代墓葬考古中亦属于首次发现。

泸州宋代墓葬群为研究南宋时期巴蜀民间社会提供了独特窗口,通过这些墓葬中精湛的石刻艺术生动再现了宋代泸州地区的社会图景,为今人理解当时民间生活形态、丧葬文化及精神信仰提供了珍贵实证。凤凰山宋墓展现出泸州地区民间生活状态的四大特点。

世俗生活的立体画卷

8ec5fb9058ce47b080f36e8bf613f2ac.png


:墓室石刻以刀为笔,镌刻着南宋泸州人真实的生活场景,如墓主人的家居生活、休闲娱乐活动等,交椅、桌椅等家具组合再现了典型家居空间。

视死如生的丧葬哲学:宋代的墓葬习俗反映了“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墓室的装饰和布局往往模仿死者生前的居住环境。墓门和墓壁上常常刻有描绘墓主人生前生活场景的浮雕。墓室中还能见到武士石刻,这些石刻用于守护墓室,反映了当时人们信仰和防盗的意识。

21908efcef914772810c2a94e98f6d18.png


雅俗共济的艺术巅峰:泸州宋墓的石刻艺术精美,展示了当时高超的雕刻技艺。这些石刻通常细腻生动,表现了当时的艺术审美和文化传统。墓室中的图案和浮雕,如花卉、动物等,不仅具有装饰意义,也寓意着墓主人希望永生不灭和对死后生活的美好寄托。从当地出土的宋代石刻中可以看出,如插花、熏香等高雅艺术在民间有一定的普及。熏香在南宋时期的泸州已经非常时兴,不仅是贵族,民间也常用熏香来装饰和改善生活环境。熏香的用途广泛,从祭祀用到日常生活,显示了文化和生活的融合。插花艺术也是当时泸州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插花被用于装饰家庭和公共场合,显示了人们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

商贸勃兴的社会镜像:南宋时期,泸州已经是一个经济繁荣的地区,拥有发达的商业和手工业。其商贸活动不仅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也为民间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泸州的人口有了显著增长,这反映了该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人口的增长也带动了市场的繁荣和消费需求的增加。

这些沉睡地下的艺术档案,正随着“四普”工作的推进渐次苏醒。当宋墓石刻与历史文献相互参证,南宋泸州不再只是方志中的模糊记载,而逐渐显影为兼具物质丰裕与精神追求的文化图景。凤凰山宋墓综合反映了南宋时期泸州地区民间生活的风雅和繁荣,展现了一个具有高度文化和经济活力的地区形象,这为研究当时社会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温馨提示

请先点击”统一用户登录“进行用户认证登录,
如已完成请点击”已登录“
统一用户登录 已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