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川剧的重要流派之一,“泸州河”川剧是时间长河里历久弥新的宝藏,其传承、保护、发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对川剧的传承和发展方面,有什么举措?
1.我市深入实施贯彻《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四川省振兴川剧和曲艺工程实施方案》《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等关于川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相关政策文件精神,通过对“泸州河”川剧艺术的保护、传承、研究、发展、挖掘、利用以及传承人的动态管理,创作了《赤水河畔》《潮起大江》《最后一场封箱戏》等文艺精品力作,积极开展戏曲进校园、戏曲进社区等文化惠民活动,先后在泸师附小、梓小、天府中学、泸州十八中、新民小学、梓橦路学校、江阳西路学校、泸职院、泸州一中等9所泸州大中小学校推进示范传习基地建设,平均每年授课120余课时、培训学生4000余人次、开展专场演出10场次,培养“泸州河”川剧后备人才。在经费方面,“泸州河”川剧艺术传承保护及展演活动等川剧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项目中,财政每年投入经费300余万元,同时积极争取四川艺术基金、国家艺术基金支持。今年,我市川剧《潮起大江》获得四川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资助。
2.我们在“泸州河”传统川剧发展中也做了一些创新和改变。
一是艺术手段的更新,二是剧目思想内容与人民群众心灵的息息相通。中国戏曲之所以能延续到现在,就是能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吸收民族的、民间的,甚至外来的艺术营养,推陈出新。戏曲形成到现在已经有多次在艺术形式上的变革,在新时代,我们要鼓励各种形式的戏曲革新实践,只要在艺术形式上符合“歌舞演故事”这一戏曲的基本特征,能得到观众认可、特别是受到青年观众喜爱的,都应该热情支持,并使之逐步完善。
(来源:泸州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如有疑问或政策不适用等情况,请拨打 0830-3196426)
温馨提示
如已完成请点击”已登录“